厦门中考作文命题体现“三个关注”(2)
|
|
福建招考网整理自:新华网 2005-9-29 15:37:22 |
最优作文的“五大特点”
此次优秀的考场作文,主要体现了五个方面的特点: 体验生活,情真意切
流水般多姿多彩的生活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。例如,《不息的流水》描写的是充满活力的校园生活,性格各异的老师们有着同样的爱心,他们对学生的那一份真诚的关爱就像那不息的流水,滋润了成长中的孩子们。《淌过我心的流水》取材于课外阅读生活,小作者从阅读中受益匪浅:书籍是“淌过我心的流水”,“轻轻翻开书的扉页,慢慢走进书的世界,于是那清凉的知识之水,便缓缓地流进我的心田”。《那一次,我读懂了他们》一文将视线投注在社会焦点问题上,从一本反映矿工生活的书(《乌蒙矿工》)谈起,设身处地、将心比心,通过同龄人不同生活状况的强烈对照,表达了小作者对小矿工的艰难生活的理解、同情和担忧,引发人们对矿工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的关注。 感悟哲理,讴歌人生
“流水”显然拨动了许多学生善感的心弦。他们的见解独到而睿智,情感热烈而深厚。例如,有一位小作者用灵性的耳朵《聆听流水的歌唱》,听流水笑对起伏、一路高歌;听流水对落花表白:“流水并非无情,而是带你迈向更广阔的天地”;听潺潺流水,回应波涛汹涌的大海的深情呼唤——小作者分明是从流水声中听出了宠辱不惊、积极热情的人生态度,听出了流水强烈而永恒的震撼力!《一路流水一路歌》,流水润过三月,淌过盛夏;流水泻过深山,绕过孤村;流水溅湿过琴台,浇洒过菊圃;流水哭过江南岸,笑过丝绸路……流水穿越时空,吟唱的是岁月,讴歌的是生活。《岸·流水·奔放》一文赞流水,叹流水,悟流水……由流水生发开去,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像,于是“岸”、“流水”、“奔放”三个看起来不太相关的事物之间便产生了有机的联系,小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也因此更深刻、更独到。 联想丰富,驰骋古今
文史原本是一家。注重课内外阅读,使许多学生有了较丰厚的历史知识、文化知识的积淀,更使他们写作文时能得心应手、驰骋古今。在他们的作文中,诸葛亮、文天祥、李煜、苏轼……一个个历史名人栩栩如生;鸿门宴、霸王别姬、屈原投江……一个个历史镜头让人如临其境。 他们跨越了历史的时空,或悠然地《泛舟,在流水般的历史》中,浏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;或沉浸于《流水旁的英雄怀想》,慨叹“大江东去,浪花淘尽英雄,是非成败转头空”;或着迷于《流水的故事》,听李清照低吟“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”,倾听的是故事,感悟的是人生,陶醉的是诗情。 小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抒写那《乌江水·霸王情》,引领读者回到夕阳如血、金戈铁马的楚汉古战场,亲历霸王项羽人生最后时刻的心路历程。小作者掂量得出《那一江流水》所承载的亡国之君李煜的愁苦究竟有多深,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,“只有他,才能将心中的愁思写得如此有质感——他的愁,像这流水一样,永远也流不尽;他的愁,植根内心,舌品不得,心感方知。谁说他的痛苦没有人知道,那一江滔滔流水便懂!”
匠心独运,构思精巧
此次中考,许多优秀作文匠心独运,构思精巧。例如,《那一次,我读懂了坦然》的小作者因在多次大考中失利,疲累难过之余,开始抱怨人生的不公:“为什么耕耘没有收获?为什么努力不见成果?”是名著阅读使她走出心灵的误区,在阅读中她尽情地与把酒临风的苏轼对话,与豁达浪漫的李白对话,懂得了他们面对人生挫折时的一份勇气、一份坦然。最后小作者“对自己说,我才十七岁!我也会坦然面对眼前的挫折,我要像他们一样收获坦然的美丽!”全文紧扣题意,大胆想像,颠倒时空,虚实结合,谋篇布局可谓严谨而巧妙。又如,《如水的女子》叙写了两位时空相隔、身世迥异的女子:沁芳闸边的林黛玉和秦淮河畔的小宛。在小作者的眼里,她们具有相似的性情——“多情似水”。文章以此为契合点,将这两个奇女子放到一块来写,黛玉“忧郁似水,灵性似水”,小宛“痴情如水,气质如水”,两位如水的女子皆风度超逸、神韵动人,文章构思确实巧妙而不落俗套。 优美流畅,文采飞扬
优美流畅,文采飞扬,是此次中考优秀作文语言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。例如,《水韵悠悠》以散文诗般的笔调,叙写着流水的柔情与阳刚,诠释着流水隽永的韵味:“流水清清,荡漾起声与色的韵律,飘逸出生命的华彩与灿烂;流水蓬蓬,激扬了力与美的交响,迸发出灵魂的坚韧。”此外,在该文中屈原、李清照、徐志摩等名人的相关诗句信手拈来,引用得自然而贴切,使文章增色不少。又如,《那一次,我读懂了花落的声音》的小作者用心捕捉到大自然一个貌似平常、实则耐人寻味的信息——花落,由残花飘落牵动心弦,继而由花开时的喧哗与凋零时的寂寞、由春华秋实感悟到生活的哲理,体会到生命的意义。小作者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:“花开固然美丽,花落更具意义,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片一片洒在通往成功的路上。”花儿悄然飘落,小作者竟能于无声处读懂花落的声音。原来,花落之声实乃心灵之声!文章的笔法极为细腻,语言优美,意蕴深刻,字里行间仿佛沁出缕缕芳香。
|
 |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|
|
 |
|
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 |
|
|
|
|
|